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活动 > 正文

茅以升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坛圆满落幕

来源学术活动  发布者:     日期:2016-05-15 10:23:05   点击数:  

2016年5月14日下午2:00,茅以升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坛在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牵引动力实验室红楼218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主办,由茅以升基金会实验室联建单位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成都市新筑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及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风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协办。

出席会议的特邀嘉宾有两院院士谢礼立、钱七虎、邓文中、秦顺全、崔鹏,台湾亚新工程顾问集团董事长莫若楫,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学院徐幼麟院长,台湾大学著名水利专家李鸿源教授,台湾大学天气气候灾害中心主任谭义绩教授、中铁大桥设计院中国工程设计大师高宗余,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Ertugrul Taciroglu教授,台湾宜兰大学工学院徐辉明院长,台湾海洋大学黄然教授,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刘家男教授,台湾宜兰大学总务长、防落石委员会主任赵绍铮,中南大学土木学院院长谢友均院长,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熊峰院长、同济大学土木学院李建中副院长,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学院虞庐松院长,石家庄铁道大学教务处王克丽处长,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庄卫林,中铁二院副总经理王刚,新筑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玉龙,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尹学军,奥斯特边坡防护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汉川,特邀校友防灾技术学院郭迅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地震局“优秀人才百人计划”),重庆林同炎公司总工尹德兰等及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建单位代表。我校部分师生也出席了会议。


1.jpg

会议现场


本次“茅以升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的召开是迎接西南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智慧,以“交流、融合、创新——土木工程灾害防治与安全”为主题,包含“耐震结构体系与抗震设计”、“结构损伤评估与加固”、“地震地面运动与场地影响”、“长的桥梁与高耸结构抗风”、“行车抗风安全及结构气动优化”、“结构振动控制”、“高烈度艰险山区勘察选线”、“山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及防治”共八个方面的议题,共同探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旨在推动我国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论坛开幕式由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高波教授主持,高院长首先对出席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我校张文桂副校长,麻省理工大学博士、亚新工程顾问集团董事长莫若楫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


2.jpg

我校张文桂副校长致辞


3.jpg

麻省理工大学博士、亚新工程顾问集团董事长莫若楫致辞


论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共进行了十个专题的学术报告。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进行了“建设可自康复的防灾体系”的主题报告,回顾了灾害和土木工程灾害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了防御灾害的最终目标——建设具有自康复能力的防灾体系,以及关于自康复防灾体系的概念和具体实施的设想。他强调,土木工程防御灾害的最终目标是搞清损伤机理,重现土木工程损伤;揭示成灾机理、减轻危害,建设具有自康复能力的城市防灾系统。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进行了“提升隧道信息化水平,促进安全高效上台阶”的演讲,介绍了突水突泥灾害源、TBM破碎断层带、城市地铁溶洞/孤石等复杂不良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和应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TBM/盾构施工时的分析与控制研究;并提出,通过数字隧道向智慧隧道的发展,可以将数字隧道与物理隧道无缝衔接,有效避免一系列地铁事故的发生。我校杰出校友、双聘院士、中铁大桥设计院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秦顺全进行了“海洋桥梁工程的技术挑战”的报告。他提出,在海洋桥梁工程中,结构、材料及设计理论,建造技术和装备发展,防灾安全,全寿命管理维护四个方面均面临着挑战;并介绍了深水大跨桥的最新工程进展以及波浪动力学的研究进展。林同炎国际公司董事长兼工程技术总监、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进行了“科研,创新,创业”的主题报告。报告强调,创新是发明、改良和组合,增值是标准,奖励是动力,能力、勇气、机会是创新的三个先决条件。


4.jpg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主题报告

“建设可自康复的防灾体系”

 

5.jpg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主题报告“提升隧道信息化水平,促进安全高效上台阶”


6.jpg

我校杰出校友、双聘院士、中铁大桥设计院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秦顺全主题报告“海洋桥梁工程的技术挑战”


7.jpg

 林同炎国际公司董事长兼工程技术总监、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主题报告“科研,创新,创业”



下半场会议由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王平主持。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谭义绩教授进行了“台湾大学能量建筑对地方政府的帮助”的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社区防灾的目标,调查和策略的提高,防灾科普和逃生演练。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Ertugrul Taciroglu教授进行了“基于区域性能的交通网络地震评价设想”的报告。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学院院长徐幼麟介绍了“大跨度悬索桥的健康监测与疲劳损伤预后”,以青马大桥为例,进行公路、铁路和风荷载分析,多种荷载作用下的桥梁动应力分析,基于健康检测系统的损伤预后及可靠度分析。青岛隔而固振动控制有限公司董事长、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尹学军介绍了“建筑减隔震和桥梁抗风振技术研究与应用”,包括隔振的原理及型式,TMD阻尼减振技术,减隔振(震)技术发展展望等。中铁大桥设计院设计大师高宗余报告主题为“中国高铁大跨度桥梁”,包括大跨桥的多功能合建与创新,未来发展等。台湾大学土木系水利组组长、水利专家李鸿源教授进行了“基于台湾经验的全球气候变化——整合、协调和治理”的报告,以台湾治水经验为例,将专业与防灾消防结合,综合性跨领域建立防灾系统,培训灾害防救人才。


8.jpg

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谭义绩教授主题报告“台湾大学能量建筑对地方政府的帮助”


9.jpg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Ertugrul Taciroglu教授主题报告“基于区域性能的交通网络地震评价设想”


11.jpg

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学院院长徐幼麟主题报告“大跨度悬索桥的健康监测与疲劳损伤预后”


12.jpg

青岛隔而固振动控制有限公司董事长、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尹学军主题报告“建筑减隔震和桥梁抗风振技术研究与应用”


13.jpg

中铁大桥设计院设计大师高宗余主题报告“中国高铁大跨度桥梁”


14.jpg

台湾大学土木系水利组组长、水利专家李鸿源教授主题报告 “基于台湾经验的全球气候变化——整合、协调和治理”


全场气氛热烈,互动活跃,参会者尽情享受了一场防灾减灾知识的饕餮盛宴。

最后,主持人王平教授代表学院对本次学术论坛作了总结,并对与会人员表示感谢。至此,本次“茅以升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坛”圆满落幕。


15.jpg

与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