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研究中心新闻 > 正文

揭秘地震与灾害防治:探秘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精彩活动

发布者:     日期:2024-05-27 18:37:28   点击数:  

2024年5月27日下午14:30,陆地交通防灾减灾科普基地接待了一群满怀好奇与求知欲的学生参观者,为他们开启了一场充满悬念与惊喜的科普之旅。这场特别的参观活动,不仅为来访者揭开了地震的神秘面纱,还让他们亲身体验了前沿抗震科技的震撼力量。

活动伊始,研究中心科教部部长洪彧副教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来访者科普了地震的成因。大部分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震动。地球的外壳由许多称为“板块”的巨大岩石块组成,这些板块不断缓慢移动。当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或碰撞时,会在接触区域积累大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达到极限时,会突然释放出来,形成地震。在地震发生时,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这些地震波主要分为两种:P波和S波。P波(初波)是速度最快的地震波,但破坏力较小;S波(次波)速度较慢,但破坏力极大。P波好比是一位飞毛腿信使,先传递地震的消息;而S波则像一位力量巨大的拳击手,紧随其后带来强烈的震动。

洪彧进一步解释,当地震发生时,震源附近的监测设备会首先捕捉到地震的P波信号,科学家们利用电磁波的快速传播,将这些信号迅速传回中心系统。中心系统在确定地震参数并预估影响范围后,能够在S波到达前发布警报,为人们争取宝贵的避难时间,如同提前拉响的防空警报。

地震不仅会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破坏,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火灾、滑坡和海啸等。因此,了解地震的成因和传播机制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接着,来访同学参观了研究中心的“超级武器”——8×10米三向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这台设备被誉为“地震实验室的巨无霸”,不仅综合试验能力全国第一,还能还原各种地震情况,检验交通基础设施抗震技术的有效性。此外,洪彧还展示了一些通过振动台测试的抗震产品,生动地讲述了这些产品在实际地震中的卓越表现。

最令人期待的环节到了,来访者被分成三批,进入多功能大型智能抗震体验房进行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大家首先感受了未使用智能减隔震技术时的台湾集集地震模拟,强烈的震感让人印象深刻。当智能减隔震按钮开启后,同样是8度地震,震感明显减弱,来访者纷纷感叹智能减隔震技术的神奇效果。

有些胆大的学生因为还想体验汶川地震,所以科普基地还特别安排了汶川地震波的模拟体验。洪彧详细讲解了汶川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和严重人员伤亡,希望同学们能敬畏自然,铭记抗震一线的英雄。通过模拟汶川地震波,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了强烈震动的可怕,深刻理解了地震的巨大威力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通过此次参观,学生们不仅对地震的科学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亲身感受了抗震技术的实际应用。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亲身体验相结合,让这次科普之旅充满了趣味和知识。参观在热烈的讨论和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许多学生表示受益匪浅,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这样的科普活动,继续探秘科技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