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6日下午14:30,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王涛研究员做客“创源”大讲堂研究生学术系列讲座,在九里校区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红楼218会议室为土木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关于混合试验的几点思考:混合试验的原理、应用及发展”的学术报告。讲座由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赵灿晖主持,土木工程学院邵长江、晋智斌、潘毅等多位教师与研究生参加。
讲座开始前,赵灿晖教授首先对王涛研究员作了简单介绍,并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王涛研究员本次讲座分为上下两部分内容。在上半部分的讲座中,他主要针对课题组近15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讲述了主从式、分离模型式、对等子结构混合试验的原理与应用。讲座伊始,他首先指出当前工程结构的“大型化”与“复杂化”使抗震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现有研究技术手段如物理试验中的拟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存在诸如加载路径单一,模型比例过小的问题,而数值模拟中本构模型也需要试验来进行标定,从而引出本次讲座的主要对象——混合试验系统,它可以弥补上述技术手段的不足,充分发挥数值模拟和物理试验的优势。接下来王涛研究员从子结构混合试验理论(数物协同问题与边界协调问题)、子结构混合试验平台(动静分离模型与对等子结构)、子结构混合试验应用(隔震结构碰撞试验、SRC结构地震相应模拟、钢结构倒塌模拟)三个方面对子结构混合试验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子结构混合试验中边界协调问题、混合试验平台的高效并行算法、划分子结构的原则等理论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其课题组创立了三个试验系统框架(主从结构、分离模型、对等子结构混合试验系统),三种边界协调方法(拟牛顿法、重叠领域概念、非线性多自由度边界控制),一个原则(划分子结构原则——整体与局部响应相结合)。下半部分的讲座中,王涛研究员针对近年来子结构混合试验的发展方向讲述了自己的理解,并且介绍了在物理边界条件实现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最后,他还提到基于性态地震工程韧性与多灾的新需求,发展中的混合试验技术在空间域(子结构间的平衡和协调)和时间域(动力系统间的同步)方面可以开展更多的研究。
在提问环节,参会的老师与学生主要针对混合试验的原理与方法同王涛研究员展开讨论。最后,老师与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王涛研究员为大家带来的一场理论性十足的学术盛宴。至此,讲座结束。
据悉,王涛研究员此次是受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赵灿晖的邀请来学校做学术交流。访问交流期间,他还在赵副主任的陪同下参观了实验室,并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兼实验室副主任闻毓民等老师合影留恋。参观完后,王涛研究员说实验室先进的试验设备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借助试验平台开展更多的研究。
王涛: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刘恢先地震工程综合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和参加了十余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其中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是中国地震局第八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青年科技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程力学》杂志编委。获得第十二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入选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人才百人计划,获得2017年地震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个人。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成果一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入选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